义乌这帮“宅男” 在古建筑里践行“工匠精神”
时间:2017-03-31来源:浙江新闻客户端 阅读:8677次
古建筑承载了现代人的“乡愁”,一座座雕梁画栋、沉稳大气的建筑是当年工匠们的智慧结晶。在位于义乌市赤岸镇的古村落尚阳村,以老街为主线,两侧紧密地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古建筑,村民称它们为厅或堂,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。
尚阳村位于义乌南部、距城区30公里,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近年来,义乌开展了尚阳古村落保护开发工程,对分布在尚阳村的古建筑实施修缮,一栋栋破败的古建筑开始“复苏”了。
在古建筑“复苏”的背后,有一群埋头工作的工匠,他们的工作艰苦漫长,他们的故事却不为人所知。
木工:平均年龄50岁以上 希望100%还原古建筑
“六行堂”是尚阳村目前在修复的古建筑之一,据村里老人介绍,“六行堂”因建造者有六个孩子而得名,至少有170年的历史了。
在“六行堂”内,记者见到了正在修复木制部件的毛应洪。做了大半辈子木工,毛师傅也是最近几年开始接触古建筑修复,在他看来,这个工作需要细心、耐心,还要有一定的天赋。
“这种花纹的窗在这栋房子里只有两块,修复起来很费工夫”,毛师傅指着一扇“万字纹”花窗向记者介绍,两扇窗曾经被嵌在“六行堂”临街的墙上,一扇损毁严重需要重做,一扇则需要修复。本着“修旧如旧”的原则,毛师傅一方面按原样修复花窗,一方面制作出了一个一比一的“复制品”。“这种花窗的看似简单,其实它的部件很多,而且部件之间利用榫卯结构连接,不用一个钉子”,记者看到,毛师傅手中的“复制品”,从造型、颜色上看,几乎都和原件没有差别了。
木工作为古建筑修复中最关键的工种,也是非常稀缺的,毛师傅告诉记者,“六行堂”里目前有十名木工,年龄都在50岁以上,这些木工师傅又分别负责不同部件的修复工作。毛师傅还说,修复古建筑具有挑战性,比如一栋房子里单单花窗就有四五个样式,修复它们有难度但也能学到新的东西。
木雕师:每天工作9个小时 想把木雕发扬光大
在古建筑修复现场,木雕师是不用在工地现场的工种,但他们的工作也是极具有挑战的。东阳人王宝基14岁开始学习木雕,也是木雕界的“老司机”了。在尚阳村一处正在修缮的古建筑旁,王宝基手握刀具,仔仔细细在木头上雕刻花纹。
“现在我们做的主要是老房子里的牛腿、押头、角花、下托。”王师傅告诉记者,这几个部件可以说是古建筑里画龙点睛的部位,比如押头,都是镂空的结构,里面刻有象征吉祥的花、鸟等图案,非常精美,雕刻起来也非常费时,工艺复杂的要十多天。
王师傅今年已经55岁,也是木雕师傅里年纪最大的一位,每天早上七点开始,要工作九个小时。“现在雕花离不开老花镜了,这个工作对新手来说是很困难的”,王师傅说,之所以还坚守着,是出于对木雕的热爱,想通过这种形式把工艺传下去。